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能送药、能治伤、能抗肿瘤、能成像,微藻:有

来源:辐射防护通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5-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洪恒飞 科技日报记者 江 耘 结构简单、种类繁多的微藻,广泛分布于海洋、淡水和土壤等生态系统。在这个“大家族”中,个别藻类凭借特殊结构,有望在医用领域一展所长。 近日,

洪恒飞 科技日报记者 江 耘

结构简单、种类繁多的微藻,广泛分布于海洋、淡水和土壤等生态系统。在这个“大家族”中,个别藻类凭借特殊结构,有望在医用领域一展所长。

近日,浙江大学周民教授团队联合哈佛大学医学院陶伟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发表研究论文介绍,联合团队将钝顶螺旋藻经简单的脱水—复水化处理,装载上辐射防护药物氨磷汀,制备出了可口服的螺旋藻—氨磷汀递送系统。

动物试验结果显示,这一递送系统在整个小肠内表现出全面的防护作用,优于游离药物和肠溶性胶囊,能在不影响肿瘤治疗效果的情况下防止放疗导致的肠道损伤,延长生存期,还可避免氨磷汀的长期毒性,对肠道微生物群稳态起保护作用。

“微藻种类庞大,约有3万多种记录在册,目前只有超过15种微藻被用于医学界。考虑到培养成本和应用价值等条件,医学中常用的微藻种类较多,包括蓝藻门、绿藻门、红藻门等。”周民告诉记者,由于微藻易获取、易培养且具有独特的表面结构及丰富的活性物质,在生物成像、药物递送、乏氧肿瘤治疗、伤口愈合等方面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利用活性表面 进行药物递送

“传统药物递送系统具有药物作用时间短、生物利用度差、合成困难等缺点。而微藻来源广泛、培养成本低,活性表面大且可有效吸附功能分子、金属元素等,近几年已作为载体被广泛用于药物递送系统的构建。”周民说。

比如2020年4月,周民团队在期刊《微尺度》发表成果,利用螺旋藻的特性,将小分子化疗药物阿霉素加载至螺旋藻上,合成载药系统。研究显示,螺旋藻带有负电荷的表面可通过静电吸附装载带正电荷的小分子药物,其细胞膜上的水通道和连接孔也允许小分子通过并进入膜内,显示出了对药物的较高负载效率。

肿瘤细胞在快速增殖中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导致肿瘤组织内部存在缺氧微环境,这是众多肿瘤治疗方法出现耐受现象的原因之一。靶向供氧到肿瘤部位,是提升放疗和光动力治疗效果的突破点之一。

含有丰富叶绿素的微藻,具备一定的生物传感能力。近年来,许多科研人员着眼于利用微藻光合作用原位产氧,改善肿瘤组织内部的乏氧情况,增强肿瘤治疗效果。

“同时,微藻表面积较大,磁化硅藻可装载大量药物,并在磁场控制下实现靶向运输和药物缓释。”周民介绍,团队2年前曾研制出一款微纳机器人,以微藻作为活体支架,附着磁性涂层,在外部磁场控制下,使其定向运动至肿瘤组织,再通过体外光照,让微藻原位产生氧气来减轻肿瘤乏氧微环境,提高放疗效率。

光合作用产氧 促进伤口愈合

在伤口处涂些特制药膏,再用激光照射处理,药膏含有的微藻成分即可产生活性氧,会对使伤口感染的厌氧菌进行“阻击”……这类方式如今已不鲜见。

伤口愈合可以分为炎性期、增生期和重塑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氧气的参与,其中细胞增殖、新生血管生成、胶原合成等修复活动尤其离不开氧气。但伤口中普遍存在的血管破裂或收缩会妨碍供氧,导致组织缺氧,不利于伤口愈合。

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张东晓表示,增加伤口局部的氧气浓度能有效加快伤口愈合,以往临床上采用的高压氧疗或局部气体氧疗等方法,对皮肤穿透性一般。微藻是天然的光合生物,在加快伤口愈合方面有用武之地。

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众多。但鲜为人知的是,其中约25%的糖尿病患者终生面临慢性伤口不愈的风险。糖尿病患者往往会由于伤口缺氧,导致新生血管生成障碍,慢性伤口难以愈合,引发糖尿病足溃疡,严重的甚至会迫使患者截肢。

2020年5月,南京大学胡一桥、吴锦慧团队在国际期刊《先进科学》发表研究成果。团队设计出一种由活性微藻水凝胶制成的产氧贴片,可以原位产生穿透皮肤的溶解氧,穿透效率较传统局部气态氧治疗高近100倍。

经实验表明,该贴片递送的溶解氧可以有效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角质层细胞的迁移以及内皮细胞的血管分化,并促进糖尿病小鼠的慢性伤口愈合和皮瓣移植的存活。

张东晓介绍,国外已有科学家创造性地将基因修饰的莱茵衣藻植入外科缝线中,由此制造出的具有光合作用的缝线,能持续释放氧气及重组人源生长因子,有效地促进伤口愈合。近年来,对微藻制造缝线或贴片等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经由微藻制造的缝线或贴片成本低廉、合成简单,具有较高的临床转化及商业化价值。

文章来源:《辐射防护通讯》 网址: http://www.fsfhtx.cn/zonghexinwen/2022/0508/397.html



上一篇:俄国防部:美国政府高层与乌克兰军事生物项目
下一篇:土耳其媒体:生物实验室事件让美国肮脏行径暴

辐射防护通讯投稿 | 辐射防护通讯编辑部| 辐射防护通讯版面费 | 辐射防护通讯论文发表 | 辐射防护通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辐射防护通讯》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