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辐射防护通讯论文摘要(放射与防护论文)

来源:辐射防护通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2-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抑制电子元器件产生的电磁波是电子设备设计者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但目前的金属类屏蔽材料也存在弊端。 瑞士材料科学技术研究所(EMPA )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了能够屏蔽各种频率的新

抑制电子元器件产生的电磁波是电子设备设计者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但目前的金属类屏蔽材料也存在弊端。 瑞士材料科学技术研究所(EMPA )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了能够屏蔽各种频率的新型基于气凝胶的材料,形成了他们所描述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电磁屏蔽材料。

抑制

辐射防护通讯论文摘要,EMPA科学家开发的世界最轻电磁屏蔽装置基于哪种材料?

电子元器件产生的电磁波是电子设备设计者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但目前的金属类屏蔽材料也存在弊端。 瑞士材料科学技术研究所(EMPA )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了能够屏蔽各种频率的新型基于气凝胶的材料,形成了他们所描述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电磁屏蔽材料。

屏蔽电子设备内的电磁波对维持其性能至关重要。 如果这些字段没有与周围环境隔离,则会影响信号传输和邻近电子设备的功能。 工程师们经常使用薄金属片来完成这项工作,但这些金属片会增加设备的额外重量,并不总是能与设计完美结合。

EMPA团队一直在研究替代材料,希望生产更轻、可塑性更高的解决方案,并找到了来自木材的纤维素纤维。 这些纤维素纤维细化到纳米级大小,与银纳米线结合形成轻质多孔气凝胶,具有“优良的电磁波屏蔽效果”,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7毫克。

在纤维素纤维和银纳米线成分起到屏蔽效果的同时,材料的多孔性也起着作用。 电磁场碰到空隙后,在空隙内反弹,产生二次电磁场,实际上抵消了原来的电磁场。 据该团队称,这种综合效果是能够屏蔽12GHz范围内大部分辐射的材料。 同时,所需的吸收水平可以通过调整材料孔隙率、银纳米线的数量和厚度来调整。

该团队通过将银纳米线更换为碳化钛板,可以实现进一步的轻量化。 碳化钛板起到了类似“砖”的作用,纤维素纤维是“砂浆”。 据该小组称,这种碳纤维素气凝胶的组合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电磁屏蔽材料”。

两篇论文详细介绍了该研究,分别发表在《ACS Nano》和《Advanced Science》上。

辐射防护通讯论文摘要EMPA科学家开发的世界最轻电磁屏蔽装置基于哪种材料

还有哪些惊人的实验?

1968年,一项非常可怕的动物实验正在紧张地进行。 这个持续了1780天的实验可能预示着人类的未来。

这个实验是有名的“老鼠乌托邦”实验。 “乌托邦”是指没有压力、一切平等、像童话世界一样美好的社会。

这个实验为老鼠提供了天堂般的生活环境,被称为“25号宇宙”,目的是看看老鼠最终会变成什么样的结局。

然而,这个实验的结果令人惊讶,乌托邦本来就不是人们期待的样子,在这个人为制造的“天堂”里,这些老鼠多么走向灭亡。

那么,在这种食物充足、没有天敌的实验环境下,生命力极强的老鼠为什么没有发生计划中的“数量暴涨”,反而经过1780天,这些老鼠全部灭亡了呢?

别急,接下来回到那段历史,详细说一下这个故事吧。 该实验由美国一位名叫约翰卡尔霍恩(John B. Calhoun )的生物学家进行。

约翰卡尔霍恩年轻时特别喜欢研究各种鸟类动物,15岁时就能一个人在动物专业期刊上发表自己的文章。

后来他学业非常努力,最终获得了博士学位,但他的研究方向也慢慢偏向于动物研究。

约翰卡尔霍恩和老鼠似乎有不解之缘。 他的毕业论文是研究挪威大鼠的习性,他毕业后所做的工作也与老鼠密切相关。

1947年,当时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工作的卡尔霍恩开始了“老鼠乌托邦”实验的雏形,以近1000平方米的林地作为最初的实验场地。

他决定在这里建设老鼠的天堂。 目的是让老鼠们可以自由、没有压力地生活。 最后,约翰卡尔霍尔把这只老鼠的天堂称为“老鼠城”。

这座老鼠城的面积比较大,估计能支撑5000只老鼠在这里生活。 约翰为这些老鼠准备了足够的食物和水,以便老鼠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

另外,他为老鼠配备了相应的医疗服务,可以说老鼠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唯一的限制条件是只能在老鼠城这样的大范围内生存和活动。

但是鼠城的进展和想象中的不一样,有点奇怪。 约翰卡尔霍恩最初把5只怀孕的母老鼠投入老鼠街,但这5只“元老级”母老鼠并不是“高产”。

老鼠的数量在增加,但不能超过200只。 基本上只能维持150只左右。 这与鼠城最大容量5000只相差甚远。

这个结果也引起了约翰卡尔霍恩对种群密度这个问题的关注。 五年后,约翰进入了心理健康部。 这里也有了更完善的条件和设备来进行他的老鼠实验。

文章来源:《辐射防护通讯》 网址: http://www.fsfhtx.cn/zonghexinwen/2022/1212/408.html



上一篇:辐射防护通讯论文范文格式(环保辐射标准)
下一篇:质子放射治疗对哪种癌症有效(放射防护论文)

辐射防护通讯投稿 | 辐射防护通讯编辑部| 辐射防护通讯版面费 | 辐射防护通讯论文发表 | 辐射防护通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辐射防护通讯》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